從甲仙前往那瑪夏的途中,我已經發現五里埔小林村已經完成重建,我也發現平埔族群文物館和小林紀念公園已經設立。於是從那瑪夏折返甲仙時,順便撥出時間,探訪今日之小林村。
圖:小林村紀念公園,當年被土石掩埋的小林村所在位置,現在不再有住家。但是客運在這裡設了一個「倒追仔」站牌,有人會在這裡上、下車嗎?而「倒追仔」這個奇特地名的由來是什麼?竟然查不到資料。
圖:被摧毀的小林村原址,於2012年規劃完工成「小林村紀念公園」,佔地約1.7公頃,是個有歷史意義並且讓人值得深思的紀念公園。
圖:走進公園,看到有條狹長的走道,以白色與黑色兩種顏色混搭,有一種平和又肅穆的感覺。
圖:牆上有許多昔日小林村的照片,這種安居樂業的生活,不過只是突然的某一天,一切就中斷了。
圖:這條走道名為「苦路」,兩旁全是當年罹難者的名單,對於被土石掩埋的往生者而言,這是苦;對於罹難者的親屬而言,這也是滿滿的痛苦與思念。
圖:廣場上的圓頂排列,好似象徵了生命的輪迴。
圖:公園裡的草地上新種了許多植樹,每棵樹前標示了一個門牌號碼,每個樹穴代表了一個罹難者家庭。
圖:走上沈思橋,有些問題仍值得深思。八八風災造成小林村滅村,究竟全是因為風雨太大?還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的不當?對於水利署而言,當然不會承認錯誤。但是我們必須深思,適度開發與過度開發的界線在那裡?人類又該如何和大自然和平共存?
圖:紀念石堆有9公尺高,讓人想起土石掩埋的震憾。這公園的一切雖美,卻又美的震動人心,令人沈重。
圖:前方的獻肚山曾經高達1600公尺,現在只剩下600公尺。當時消失的1公里,全部壓在生意盎然的小林村上。一個村落,從此變成一片塵土。
圖:小林公祠蓋的堅穩,不再擔心風雨的侵襲。
圖:依平埔族的習俗,香煙與檳榔是必要的祭品。
圖:或許,小林村的罹難者從來沒有真的離開過,他們只是跟隨著平埔祖靈,持續守護著這片大地。
圖: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,遷村後小林村分為3區,2區在杉林區,另1區在距離原小林村1公里的五里埔。其中五里埔小林社區對於推展平埔文化最為用力,在社區裡設立一座「平埔族群文物館」,是台灣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。
圖: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的外觀採用玻璃惟幕,館用的展示面積達447坪。初進館內,寬廣而挑高,是一間可以逛的舒舒服服的博物館。
圖:昔日小林村的模型,能想像當時是怎麼崩山的嗎?
圖:在「回家-小林村的故事」常態展覽裡,介紹舊小林村的景象。看到了平凡的晚餐,卻是最後一頓幸福的晚餐。
圖:當年的門窗桌椅,當年的平實情景,一切都只下當年的回憶。
圖:另外也介紹了平埔族的農具、狩具、生活用品,可以認識小林村的歷史與文化。
圖:光是用看的不過癮,一定要親自體驗,射個箭。有射中的話,等一下晚飯才能吃肉。
圖:接著再試穿平埔族的紫黑相間傳統服飾,整套完整的服裝包含了頭巾、上衣、佩袋、腰帶和褲子。
圖:館內還珍藏了國寶級工藝師的木雕作品,整個文物館可供欣賞的東西相當豐富。
圖:二樓有許多藏書,還有沙發。可以挑一本書,靜靜的坐下來,好好沾個書香。
圖:最後是「新家的生活」,悲情終將結束,全新的小林社區,有了全然的新氣象。
圖:文物館的一樓大廳有很多紀念品,包括製作精美、配色活潑的各種小包包、鑰匙圈和其他用品。
圖:還有小林村最有名的薑黃等各種農產加工品。
圖:很多人都推薦小林村的薑黃,聽說薑黃素的成份最高。買了一包薑黃片,100元。這包薑黃片可以直接吃,味道帶甜,不過辛辣,還不錯吃,下次再來這裡的時候,一定要多帶幾包回家。
圖:串珠手鍊,220元,現場打卡,可享折扣。將手鍊戴在手上,行程一路保平安。
圖:五里埔小林社區,從文物館的二樓眺望後方的五里埔小林社區,成排的房屋倚著遠方的山,整個空間是如此的寧靜與安祥。
圖:二層樓的房屋彼此相望,這裡的每一戶人家將要攜手一起建設家園。
圖:離開小林社區,向平埔公廨徒手鞠躬三次,表達對番太祖的敬意與感謝。
圖:小林國小,當年小林國小與小林村一起消失,現在也已經重建完畢。
圖:台29線,從台29線返回甲仙市區時,經過一戶人間,養了一頭山豬,以哀怨的眼神看著我,還好我今天沒吃石板烤山豬肉。
圖:第一家芋冰城,回到甲仙市區時,挑間冰店,來一客這裡的特產「芋冰」。這次選了甲仙大橋橋後的第一家店「第一家芋冰城」。
圖:顆粒芋冰雙球,40元。其實這條路的芋冰店很多,是不是每一家都是自製芋冰,還是有特定供應商,我並不確定,反正吃下去就對了。
全站熱搜
離婚證人 、台北離婚證人 、新竹離婚證人 、彰化離婚證人 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遺囑見證人 、結婚證人
留言列表